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杜泳樵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有感杜泳樵(摘录)

2009-11-24 16:51:42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陈丹青
A-A+

  O 杜老师的油画美学及技巧系统,属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绘画一路。苏式油画的教条与局限是在所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,但它的实力与魅力,是印象派遗传的强烈反射,在面对物象写生之时,主张果断把握物象,捕捉光影,尤其是色彩的冷暖变化,强调颜料在未经调匀的交织阶段,种种意外的,同时有所控制的闪烁效果。后人评价苏式绘画时极易忽略的一环是,这种写生手段在50年代的中国具有前卫性。

  O 杜老师的大量作品,用色用笔极其主动、疾速、猛烈、丰厚,色彩富丽,色调浓郁,通篇的笔致,包括用刀,密集跟踪光影之于物象的照耀与流动感,每一形色的衔接、堆叠、概括、提炼,不假思索,有如疾风掠草般充溢快感,生机勃发,因而他的画面从不是滞闷的,雕饰的,过度刻划的,而是一鼓作气,激情满满。

  O 在杜老师的年代,无为的绘画不见容于主流,却是被压抑的艺术家舍命守护的私人实践。他是一位天生的观察者与表现者,不知如何描画当年所谓的革命创作,自也不可能在官方空间有所作为。类似的画家各省都有,境遇不一,地处西南偏远地区文艺格局的杜老师,因此更须承受外人难以想象的挫折、冷遇和艰困,惟其如此,绘画是他挣扎生存的最后一道灵光。

  O 我格外欣赏他尺幅间那种神经质的,因脆弱而极度顽强的颤栗感。如同许多生前无缘闻达的艺术家,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逆境的印迹,甚至连稍许暗示也没有,但凡稍遇绘画的可能,无论风景、静物、人物,莫不以饥饿般的幸福感,尽情咬嚼吞咽片刻的绘画的欢悦,这在他画中留下一种辛辣的滋味,不是生活的苦涩,而是这过度热烈的惊异:传说他某时在乡间遭遇房屋失火,当众人慌乱相救,他的反应却是赞叹火的壮美,这才是真的艺术家的感应啊,然而也就引来杜老师的性格在那个年代无可闪避的磨难。

  O 在内陆远地,据我所知,类似的性格与画风,唯承受环境的挤压,自生自灭……这些感慨,也是对美术界长期不公正的感慨。

2009年4月
  

溪畔(由前苏联博物馆收藏) 54×34.5cm  1957年作

狮子滩工地  35×24cm 1956年作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杜泳樵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